陈心颖:“健康管理+居家养老+高端养老”

“平安通过整合公司金融、医疗与科技领域的优势资源,除保险+健康管理外,在养老业务中主要布局‘保险+高端养老’‘保险+居家养老’两部分。高端养老项目正按前期规划稳步推进;居家养老项目将于近期试点,服务水准对标社区养老甚至集中养老。”

8月26日平安中期业绩发布会上,平安集团联席CEO陈心颖正式对外介绍了平安最新的康养布局。陈心颖表示,平安将通过“金融+医疗+康养”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,聚焦居家养老+高端养老领域,全面布局北上深等核心城市,满足不同阶层的养老需求,以打造中国康养新标准。


相比2009年布局养老的泰康、2017年布局养老的太平,平安是康养市场的后进入者。但其另辟蹊径的市场定位和独具一格的生态整合能力,或是助其突围、引领行业标准的筹码。

市场定位方面,平安聚焦金字塔尖的高端康养和市场最广泛的居家养老,与目前主要聚焦中端养老的同业错位竞争;生态整合方面,除了整合自有强势的金融和医疗资源外,还与外部顶级的康复专家团队和照护团队合作,把控住康养服务最核心的医疗、康复和照护资源。

据此前报道,平安高端康养品牌“臻颐年”发布后,市场反响超预期。“臻颐年”二期产品正在升级完善中,预计将在近期上线,并在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核心城市全面布局。搭配也将在下半年推出的居家养老产品,平安的养老版图正逐步清晰。

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,60岁及以上的老龄人口已突破2.6亿,积极养老成社会趋势,养老服务成市场蓝海;与此同时,近1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倍,中产阶层不断壮大,国民对健康管理和品质生活的意识崛起。总言之,养老成为一门市场火热而客户要求颇高、需要精耕细作的生意。


根据国家规划,中国的养老市场结构将为9073,即90%居家,7%社区,3%集中养老。现已入局养老产业的险企多聚焦中端养老社区。数据显示,已有10家保险机构投资了47个养老社区项目,床位数超过8.4万个,保费门槛大多为100万至300万元。

作为后进入者,平安的策略是错开中端社区养老的红海竞争,发挥自有医疗生态协同优势,布局3%中最顶部的高端社区养老,和市场占比最大的居家养老。

其高端康养社区品牌及首个项目颐年城于5月份发布,主打“地点一流、服务一流、设备一流、内容一流、保障一流”的亮点。地点一流,精选深圳、上海、北京等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,并打通绿色就医转诊通道,直达三级综合医院;服务一流,在平安自有线上名医和线下医院网络之外,引进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励建安领队的国际康复医疗团队,与日本倍乐生知一恺迩联合搭建护理服务体系;内容一流,为客户提供健康、生活、金融领域的高端尊享权益,匹配管家式服务,把健康管理前置,让客户享有更高质量的晚年生活。


由于核心地段、一流服务等吸引力,平安臻颐年首期推出后,火爆程度超出预期。据了解,平安内部正在升级二期,将于近期上线和发布,并在北上深等核心城市全面布局,建设市中心的高端康养社区。

在高端康养社区布局取得经验和突破后,平安试图复制标准和服务,进入市场份额最大的居家养老市场。

平安公开的关于居家养老布局的资料不多,主要来源于7月底一场探访活动。根据活动资料,平安将依托集团「金融+医疗」生态资源的积累,加速整合 财、医、护、养等10 大养老产业,搭建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平安居家养老一站式服务平台,旨在打造中国居家养老第一品牌,让居家养老的服务甚至优于社区养老。而中期业绩发布会上,陈心颖表示,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将在下半年推出,通过线上+线下终身专属管家+科技服务,让客户享受高质量居家养老生活。

而根据中期业绩发布会,平安居家养老项目将于近期试点,并稳步推进上线。


先后布局高端康养社区和居家养老,并立下在两个领域都要打造领先品牌、树立行业标准的flag,平安的势头着实有点猛。

如要探究其突飞猛进的动力所在,陈心颖透露的“金融+医疗+康养”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值得分析。

养老是重资产赛道,考量的并非单点突破能力,而是整合作战能力。以康养社区为例,从保险产品的开发与合作,到社区的拿地、规划设计、设备配置,再到服务人员招募、培训和管理,考验的是主体企业在金融、地产开发、医疗健康、康复管理、照护、商业运营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。要么,主体企业自身多能,本身就拥有广泛的生态和产业链,这样的企业很罕见;要么,主体企业得有强大的外部资源链接能力,以资本或专业撬动产业上下游,但这样的合作模式运作复杂、风险也较高。

平安是不多见的两种特征兼备的企业。

从其自身而言,本就拥有大金融资产、大医疗健康两大主业。大金融资产方面,作为国内头部险企,拥有竞争力强的保险产品和代理人队伍;作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,可以为养老客户一站提供信托、证券、银行、私行等金融服务。大医疗健康方面,平安合作全国99%的百强医院,签约有1.2万全国最顶尖的三甲副主任及以上医生,链接美国前10的医院和超1/3全球前100的医院,据此打造“保险+健康管理”,服务涵盖健康管理、亚健康管理、慢病管理和疾病管理四大方面,实现一人一医、专档管理。


从外部资源链接来看,专业的康复和照护服务是确保品质养老的必备要素,这两者平安本身不具备,故而采取外部专业机构合作。专业康复方面,与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励建安领队的国际康复医疗团队合作;医疗照护方面,将携手日本倍乐生知一恺迩联合搭建护理服务体系,匠心打造涵盖自理、半自理、专业照护的全周期照护服务。

以“金融+医疗+康养”的模式,充分整合内部优势资源,同时撬动行业顶尖专业资源,这是平安作为后来者试图突围的独特打法。

综上,完整布局最顶部及最多数的差异化市场定位,和 “金融+医疗+康养”独特模式与资源整合能力,或是后进入者平安有望打破行业格局的筹码。

市场定位来看,市场现有康养社区保费门槛多为100万到300万,主要位于二三线城市或一线城市的市郊地带,周边配套少、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等短板,为希望享有品质生活的养老客户所顾忌。平安臻颐年项目瞄准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,打通绿色就医转诊通道,直达三级综合医院,稀缺资源加持下保费也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,可谓高举高打。而居家养老方面,目前鲜有险企布局,平安将在康养社区布局中积累的模式和经验复制到居家养老中,打造甚至优于社区养老的服务体验,可谓破冰。


资源整合能力方面,市场上能与平安较腕者更是寥寥。市场上布局康养社区和居家养老的企业主要有地产、保险、科技互联网企业,地产公司没有保险金融专业能力,普通险企缺乏的医疗科技能力,科技互联网公司又少了专业金融能力和线下运营经验。以市场现有的居家养老平台为例,多为互联网出身,或是扮演O2O中介服务,撮合专业护工与养老客户;或是主攻智能家居,通过物联网等设备实现长者呼叫服务、精准定位、主动预警等功能。总言之,自身资源整合能力欠缺导致只能单点突破,难以完整布局。


有了上述分析,再回过头来看平安的flag“打造中国康养行业的新标准”,似乎路径更加清晰明了。从引领传统保险,到破局综合金融,创立金融+科技、金融+生态模式,下个十年,“主导中国康养行业标准”或将成为中国平安的又一标志性创新。

*本文来源于:中国经营网丨文/陈炎